這本書總體上不是太讓人驚艷
我覺得作者也是走制度解釋,比較好的是聚焦在中國,從前秦到今天
作者的制度邏輯就兩套,一為中華秩序,二為西發里亞體系
中華秩序起源於秦漢,改編儒家思想,成為內儒外法。作者的看法是(他並沒有解釋清楚為什麼他覺得這樣,所以我覺得本書基本論點可能有點弱)他認為秦式的法家專制,無論國家內部或外部,只要出現任何不受其控制的比較和競爭,就很難覺得滿足、安全與和平。這個制度就有了一個必須不斷擴張的“天命”,即“天下一統”,這就是中華秩序的大邏輯,作者後來舉了一些歷史,依據中華秩序邏輯的君王都會不斷去擴張領土。作者說秦漢式帝國統治者要嘛就必須付出極大代價不斷擴張,要嘛就是直接把外部世界隔離,假裝他們不存在(我是已知世界的王)秦漢式帝國只要覺得自己力量夠了就會對外擴張(其實想想我覺得這個邏輯說得通,儒家說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只是中華秩序的道不是仁道,是法)
以作者說法,中國歷史上只有三個階段不遵循這套中華秩序邏輯:先秦、宋、民國初年。這三個時期比較像是作者提出的另一套制度:西發里亞體系。根據維基百科,這是指 1648 年五月至十月間在西發里亞地區內的奧斯納布呂克市和明斯特簽訂的一系列條約,標誌著歐洲一系列宗教戰爭的結束。西發里亞和約結束了歐洲歷史上有近八百萬人喪生的動盪時期。學者普遍認為,西發里亞和約的簽訂標誌著基於西發里亞主權概念的現代國際系統的開始
簡單可以把西發里亞體系當成今天的西方秩序:國家主權平等、宗教多元化、人權
先秦的春秋戰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王,這一時期百家爭鳴
宋國力太弱,在歷史地位上被現在的領導者認為是恥辱,尤其跟外族訂立澶淵之盟。宋本身是比較溫和的秦漢政體,這個澶淵之盟像是西發里亞和約,帶來長久和平,雖然國力弱,但宋的文化、經濟卻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發熱。其實這也可以一部分解釋 <西方憑什麼> 裡統計的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明的巔峰,超越當時的西方甚多。但可惜宋仍舊有天下一統的想法,所以後來做了一些錯事破壞澶淵之盟,盛事就結束了
民初自強運動,迅速西化、現代化
整本看下來,作者解釋的中華秩序很像是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的榨取式制度。很難從內部去改變這個制度(因為他對統治者有用)只能透過外部力量(以前的外族入侵或是今天的國際角力約束)
作者最後有一個總結一個預測
總結是中華文明真正的“最好時期”,是中華秩序要嘛衰弱、要嘛根本不存在的時期,而不是目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被錯誤而無知的、或虛偽而別有用心地美化與崇拜的那些秦漢式世界帝國
一個預測是中國可能的未來,有四種可能未來
1.可能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進一步演進,成為一個更開放、更自由的秦漢政體,類似宋朝,軟性開明的威權主義,從而在西發里亞世界秩序下繁榮、強盛且長治久安。如果要這樣做,北京政府必須重新解讀歷史,重新確定其世界觀,克制甚至放棄其天下世界帝國的理想,不再渴求一個中華秩序式的世界政治統一(最好的版本但最難)
2.可能重回毛的革命政權模式,甚至可能成為硬化的威權主義、極權主義和軍國主義政權。中華秩序的意識形態會繼續復甦並主宰中國,但這個意識形態現在很巧妙地被包裝成“中華文明偉大的復興”或者“中國夢”(這個版本我覺得可能性最大,習像毛,毛像秦始皇)
3.可能會被兩股力量撕裂,一邊是中共秦漢式統治者們追求中華秩序的本能慾望和不懈企圖,另一邊是不斷變化的中國人口構成、經濟現實,以及日益西化且與國際社會息息相關的中國新文化和新意識形態。(這個版本可以搭配 注定一戰 講美國可以反制中國的辦法,在內部分裂中國)
4.作者說這可能是個過渡性情況,中國回到 2008-2012 的韜光養晦時代,不再大力抵制、攻擊和取代美國並重新安排世界秩序(如果現在不是習掌權,那這個版本可能,但現在的狀態我覺得要中國退回去難)
最後附上 楊文宏寫的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