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讀 <注定一戰> 的心得,簡介書中每一章的觀點。我覺得中美關係應該是未來幾十年最大的一個問題之一,可能是台灣最大的問題。文章說了為什麼我感到很不安,我也帶到了自己一些政治想法,純粹是個人觀點
第一章:世界史上最大的玩家
拿破崙:讓中國睡吧;當她醒來,她會動搖世界
誰都不能忽略中國正在快速崛起。習近平說得很清楚,要實現中國和平崛起,以及偉大民族的復興。中國近 14 億人口,比美國多了 10 億,人均所得只要是美國的 50%,經濟體量也是美國的 2 倍,這不是一個邊陲小國的崛起,是史上最大的玩家
從工業革命以來中國忍受各種恥辱,今天終於又重新站回國際經濟舞台,美國金融海嘯以後,更是一手撐起了全球經濟成長的責任,據說貢獻了近十年 40% 的成長總量。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東亞病夫,東西的實力天秤正在重新平衡,我認為大概率中國會是世界最強,只是時間問題
延伸閱讀:一場地理與運氣交織的發展史
我想岔開來說,古時候中國人說的中國是什麼,中央之國,中央之外皆蠻夷。我不知道今天中國人的共識是什麼,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有這種文化優越感。這個文化是什麼?一樣從中國這個名字的由來談起,呂世浩老師跟我們說中國不是中央之國,“中”,是旗子的意思,古時候戰爭,部隊就是跟著戰旗走,這個“中”,是中庸,是中道。那什麼是“中華”?“華”,日月光華、法華,是照射的意思。所以“中華”其實含義很大,要用中道去照亮其他的地方
現在講到中國這個字大家就異常敏感。以下是我的個人意見,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政治上我偏向說自己是台灣人,文化上我會說自己是中國人。我以身為文化上的中國人自豪。西方人要讀懂希臘羅馬的歷史,要特別去學拉丁語,中國人要讀孔子、史記,就直接拿起來讀,基本上沒有障礙。另一個很明顯的是我們今天還是會歌頌我們的祖先(例如皇帝、堯舜禹)的事蹟,好像我們是一脈相承的;漢會想學三代,唐宋會想學漢,明清想學唐宋,現在中國人想學明清(這麼多宮廷劇應該可以這樣推論吧XD),我還真的沒聽說過西方國家說,讓我們學希臘羅馬(還是我估漏寡聞?)中華文明本身就是個奇蹟的存在
中國文化是有思想的。老子、孔子思想,應該不輸蘇格拉底、柏拉圖。最近在讀 <孫子兵法>,大大被震撼!雖然沒讀過克勞賽維茲的 <戰爭論>,但我想 <孫子兵法> 不會輸。呂世浩說過,某個外國名將(忘了是誰,一時也查不到)很喜歡孫子兵法,但他無法接受竟然是 “黃種人” 寫出這種東西
所以說中國人想崛起,他們有動機方面的優勢,也有文化上的優勢,我認為擋不住的
第二章:雅典對決斯巴達
修昔底德: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
要實現和平崛起可能嗎?我們來看看歷史。修昔底德在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詳細描述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的反應。道理很明顯,原本你主宰整個市場,好處都讓你拿去了,今天突然冒出一個強敵,可能會侵犯到你的利益,你必然會對這個強敵做出反應。雅典的崛起後來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兩敗俱傷。修昔底德說導致戰爭有三個驅動力,利益、恐懼和榮譽:為了國家的利益我打你、怕你打我所以我先打你、你汙辱我(國家、信仰)所以我打你
今天把中國崛起想成雅典崛起,美國想成斯巴達,兩國最後可能走向 2500 年前共同的下場嗎?
邱吉爾說:你回頭看的時間越長,你可以預見的就越遠。接下來作者就研究了近五百年的戰爭史
第三章:近代五百年戰爭史
馬克吐溫: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often rhymes
作者統計這五百年有 16 次修昔底德陷阱。15 世紀西葡爭奪貿易、英國挑戰荷蘭海上霸主地位、德國崛起分別挑戰法英美、日本崛起分別挑戰中俄美、美蘇冷戰、今天的德國重新崛起重新成為歐洲霸主
近代這 16 次修昔底德陷阱,其中 12 次陷入戰爭,這個比率不讓人樂觀。但還是有四次以非戰爭模式結束對立,作者接下來就挑了幾個例子詳細研究
第四章:英國對德國
邱吉爾:他們建立海軍以參與國際事務。對他們來說這是運動競賽,對我們來說則是生死攸關
工業革命地英國,在 1880 年占全球製造業產出和貿易的近 25%,靠著強大的海軍,有了日不落國的美名。如日中天是盛極,衰落的影子漸漸浮現。1899 年英國在南非和布爾人打仗,英國此時已經半個世紀沒有跟使用現代武器且訓練有素的對手打仗了(台灣軍人多久沒打仗了?)英國嚐到失敗,年輕的邱吉爾來南非支援,結果竟然被俘虜(最後竟然被他逃脫)
英國此時有四個潛在敵人,俄法德美。其中德國在俾斯麥手下強大,成為主宰歐洲經濟、軍事和文化的強國。1910 年德國超越英國成為歐洲領先的經濟體,1914 年德國人口比英國大 50%(看未來 20 年中美這兩個數字變化,比當時德英差距大得多啊!)
看到德國這樣崛起,可想而知英國很怕(就像斯巴達怕雅典,美國怕中國)高中都讀國燭之武退秦師,關鍵那一句:晉之强,秦之憂也。為了應對德國的崛起,英國開始大量造海軍,拉攏同盟國(這段跟伯羅奔尼撒戰爭類似,之後有機會再詳細說)這樣的動作在英國看來合理,但德國人看起來呢?這就是國際政治有趣的地方,你認為和平的手段在對手看來可能是個威脅
總之一連串因素結合在一起,人類史上最大的戰爭爆發
第五章:美國給中國的榜樣
修昔底德:倚勢則凌人,勢窮則力屈,這是自然規律。這條規則不是我們制定的。當我們掌權時我們變得這樣,而以後的得勢者也將像我們一樣
厲害的史家真的把事情看得很透徹。今天美國人害怕中國人崛起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但他們在百年前的崛起,也是威脅到英國的利益。我們可以從這段歷史對照今天的中美關係
這章講老羅斯福,一位好戰強人。年輕的羅斯福進入海軍部擔任助理部長,上任第七天就出了一份備忘錄,內容是關於拿下古巴。羅斯福意識到未來百年是美國的時代,他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從他擔任海軍助理部長第一次演講可以看出他的戰鬥指數極高:所有偉大的、雄霸一方的種族,都曾是戰鬥民族。一旦這個種族失去奮鬥拼搏的美德,不管它剩下了什麼,不管它在商業和金融、科學藝術方面多麼傑出,它都失去了可以頂天立地做個豪傑的正當性。不管是對種族、或是對個人,懦弱都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他在 <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 說:準備戰爭是和平的最可靠保證
美國聽了羅斯福的建議,1890 年時美國海軍還沒有任何軍艦,1905 年已經有了 25 艘,成為領先的海軍力量
羅斯福時代打了美西戰爭,使古巴獨立,又拿到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之後認真執行了門羅主義:西半球已不再對歐洲殖民或外國干預開放(簡單說就是西半球給我美國來管)。在經濟方面,羅斯福也強行開通巴拿馬運河,美國往世界各地商品,成本大大降低
雖然這章講羅斯福,但關鍵是:如果習近平像老羅斯福呢?(這幾個字讓我膽戰心驚)
作者說:當我們看到中國對鄰國重新採取的霸道態度,特別是南海和東海,是否想到老羅斯福在加勒比海的為所欲為再次上演?如果中國現在的要求只有美國昔日的一半,今日美國領導人能否有昔日英國人一樣的靈活身段來面對(川普激得起嗎?美國當初崛起,英國睜一隻眼,畢竟隔得太遠,又有眼前的德國崛起要面對。另外英美文化上算是同宗,中美可不是)
第六章:習近平的中國要什麼
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大的夢想
中國的偉大復興是什麼意思?作者認為有
1.讓中國恢復西方侵入前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2.重新控制“大中華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香港、台灣
習近平 2013 和蕭萬長會晤說: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3.恢復歷史上在邊界和鄰近海域的影響力,使其得到其他大國享有的尊重
4.在世界舞台得到其他大國的尊重
作者認為習上任以後,推行了四大計畫
1.振興共產黨,打貪。在中國人眼中建立自己的權威
2.重振中國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為生為中國人感到光榮
3.設計第三次經濟革命。習知道,為了維持歷史上難以維持的高經濟增長,必須推動政治上痛苦的結構改革(鄧小平第一次經濟改革,快速引入資本市場。江澤民第二次經濟改革,中國經濟高速增長)
4.重組重建中國軍隊,習說要“能打勝仗”(之前在北京搭地鐵,看到電視在大力報導航母興建完成)
這過程中習的惡夢是什麼?是變成下一個蘇聯,所以他仔細分析過蘇聯解體的原因,總結出三點
1.戈巴契夫在改革國家經濟之前放鬆了對社會的政治控制
2.他和他的前任讓共產黨變得貪腐
3.他將蘇聯軍隊“國有化”,要求指揮官效忠國家,不是效忠黨,結果讓黨解除了武裝
看習這幾年的動作,很合乎他提出的三點戒律
第七章:文明衝突
杭廷頓:我的假設是,在這個新世界,最根本的衝突來源主要不會是意識形態或經濟。人類之間最大的分歧將在於文化...文明之間的衝突講主宰全球經濟
英國當初放手讓美國崛起,除了有德國等比較近的問題要專注外,英美文明可以說同屬。但今天東西文明完全是不一樣的事情
這章不多講,之後讀完杭亭頓的書有想法再寫,附上書中(作者認為)兩國文明的比較圖
第八章:邁向戰爭
克勞塞維茨:戰爭主宰的是機運。沒有任何其他人類活動,所遭遇的未知可能比入侵者將遭遇的更大。它增加了局勢的不確定性,並打亂了事件的進展
作者說導向戰爭有四個因子:火花、背景條件、催化劑、危機升級
背景條件決定哪些火花會變成火焰。中美目前的背景條件有:地理、歷史文化、每個政府從最近的軍事接觸中吸取的教訓
季辛吉說:歷史是國家的記憶。這個記憶會影響到未來國家的決策。二戰後美國打了五大戰爭,有四次沒有贏。美國人能容忍另一次大規模戰爭嗎?如果是要再一次把子弟送到亞洲呢?(想想越戰)
這篇列了不少可能邁向戰爭的例子:兩國船艦在海上“意外”碰撞、台灣走向獨立、第三方(兩國的盟國)挑起的戰爭(就會跟一戰一樣全面爆發)、北韓崩潰、貿易戰升溫
這幾個都是重要問題,比較迫切的可能是後兩個。朝鮮半島是中美兩強勢力較勁的一大區塊,北韓去核目前仍沒有新的進展。貿易戰打得火熱,美國這次拿華為開刀,有沒有可能挑起中國民族的神經?中國下一步怎麼應對都值得密切關注
第九章:十二條和平線索
修昔底德:戰爭是一種邪惡,每個人都很熟悉這個主張...如果無知和恐懼同時發生了,和平的呼籲就成了當務之急。這正是我們在當下十字路口最需要的
如果一本書只是提出了問題,但沒有解決方案,呂世浩老師說這就是一本衰世之書。作者研究了上面說的四次逃過修昔底德陷阱的和平崛起,提出了十二條和平線索,我濃縮成幾點
1.更高的權威有助於不以戰爭為手段解決問題。國家可以融入更大的經濟、政治和安全組織(當初西葡透過教宗的意志,把世界方為兩邊,一人一邊)(德國今天的崛起,融入歐盟,今天的德國是經濟大、軍事小) 但今天有這個超越所有國家又有足夠權威的組織存在嗎?
2.精明的政治家會順應時勢、知所進退,並區分需要與想要。時機很重要(英國知道美國的崛起不可擋,硬要擋代價太高)(但當初英國是有機會擋下美國的,如果在南北戰爭中支持南方,可能今天的美國就分裂成兩個比較小的國家。當時英國保持中立,機會沒了)
3.共同的文化可以幫助預防出衝突(英美同源)
4.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除了核武。保證互相毀滅讓全面戰爭變得瘋狂,核大國之間的熱戰不再是合理的選擇(達成恐怖平衡。這件事很弔詭,要和平竟然雙方都要有夠多的核武。古巴危機是個好例子)
5.緊密的經濟依賴提高的戰爭的成本,降低戰爭的可能性(這好像是佛里德曼在 <世界是平的> 的觀點,但是塔雷伯砲轟他是戰爭推手)
6.同盟的吸引力可能致命(這點也很關鍵,斯巴達和雅典都拉了許多同盟、一戰也是複雜的同盟關係,牽一髮動全身)
7.還是要拚經濟(長期來說,經濟更強大、政府更有能力,受人民愛戴的國家,會對其他國家的選擇和行動有更大的影響)
第十章:前路何在?
尼克森:我們可能創造的一個科學怪人
看懂過去就能看清現在,未來怎麼走也會比較清晰,這好像是歷史學家一貫的思考脈絡。那今天的結構性現實是什麼?李光耀說:中國不會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如果這樣做,它就會崩潰。另外中國堅持“以中國的身份”被接納,而不是成為西方的榮譽會員
現實就是,美國能不能認清中國的核心利益?作者給美國四個意見,這是讓我很擔憂的點
1.調適
美國可能削減對台灣的承諾,換取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讓步嗎?我覺得很有可能。上面說過,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但我覺得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中國的立場很清楚,有必要的話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台灣(中國從英國拿回香港也是不惜一切代價,鐵娘子當時跟鄧小平談完香港問題還在人民大會堂外摔了一跤)
前幾個月柯文哲受彭博專訪,評論在中國、美國對抗局勢下,台灣只是籌碼。結果被砲轟,我無法理解,為什麼看得這麼輕現實的人會被砲轟,因為現實很殘酷?台灣人還想要當多久的鴕鳥?
另外美國和中國在朝鮮的勢力問題,有可能美國從韓國撤軍,換來中國對北韓的去核嗎?
2.破壞
在中國內部促成政權轉移,或是支持西藏、台灣獨立。抑或透過網路的力量在中國內部散佈消息等等,這裡會需要大量借鑑冷戰的手法
3.談判出一種長和平
這也是選擇之一,斯巴達和雅典簽署過“三十年和平”條約,美蘇的“低盪”,讓時間去解決問題
4.重新定義雙方關係
我今年讀過的歷史學家都提到同樣的觀點,可能有一些更大的問題是比對立更迫切的:核武、暖化、恐怖主義...或者雷根問戈巴契夫的:如果地球被火星人入侵,那美蘇要如何應對?
我這幾年一直講呂世浩老師的這句話:想想看,如果中美攜手合作,人類的文明可以達到多高的高度?
這裡順便提一下李祿前幾天貼的文章 <從人類文明史角度看當今中美關係走向> 他給中國開了幾個建議
1.不要被美國鷹派刺激到
李祿說美國對華原本有四派:接觸派(對中國開放,經濟自由化可能讓中國政治自由化)、鷹派(中美不可能相容,中國會日漸強大威脅到美國)、務實派(商人為主,認為中國崛起會給美國企業很多商業機會)、民粹派(支持川普的,他們是中國崛起的犧牲者)
今天這四個派別漸漸統一在一起了,接觸派失望了,他們等不到中國的政治自由;務實派這幾年被中國政府的強制性技術轉移、建立黨支部、國企壟斷等等政策惹毛。美國人越來越把中國人類比成俄國人,俄國今天已經被美國排除在世界主要玩家的行列之外了
所以中國不能被美國鷹派刺激到,鷹派需要中國的配合,才可能進一步激起中美矛盾,把中美關係推向敵對或準戰爭狀態。進入這個狀態很多事情都變得相較下不重要了(槍口向外),如果美國把中國排除在經濟體系之外,對美國經濟也會是重傷,但在敵對的意識形態下,人民比較可以接受因此而來的經濟衰退
如果中國被排除在國際經濟體系,她還是可以跟一些小國簽約,但是小市場最終會被大市場壓制(這是科技文明的鐵律,世界最終只會有一個大市場)大市場激發更多創新,中國經濟可能就此萎縮
2.避免民粹主導經濟政策
李祿的態度很明確要中國更開放。想成為世界秩序的競爭者,不但內部要強大,還要有一套讓國際社會大部分人都接受的意識型態。他說以“中國故事”目前在中國本土的接受度來看,中國還不具備這個軟實力
他認為當前中國比較正確的選擇是繼續鄧小平的路線。在國內更加開放,讓經濟更市場化、國際化、改革國企。同時在國際上中國要承擔更多國際市場成本(在中國加入國際市場前美國承擔大部分成本,今天中國 GDP 迎頭趕上,但中國沒有承擔什麼成本,還是美國在負擔)李祿說像中國 2008 年的四萬億政策,承擔危機後主要的增長責任,就是好的行為
李祿看到的事情跟李光耀很像,他說解決國內的問題必須要靠經濟的持續發展。這些問題解決好了,就都是發展中的問題。所以今天中國沒有大的反對聲浪,是因為經濟還在高速增長,黨的這一套可行,但如果有一天人民苦了,可能就會質疑黨的玩法,更嚮往歐美的自由
所以站在習的角度,他應該不會想要跟美國在經濟上有摩擦,因為中國經濟衰退對他應該會是惡夢
總結來說,我認為未來幾種可能,但多數情況對台灣不樂觀
1.中美開戰,開戰可能用到核武,對誰來說都不好
2.中美不開戰,互相尊重核心利益,那台灣可能被犧牲掉
3.拖,協議長時間的和平。但對台灣來說時間不多,習說的兩岸問題不能一直拖下去
當時秦國崛起,鄭國很害怕,派了一個水利工程師去給秦始皇出主意,要蓋一個大型水利工程,意圖使秦國的力氣放在這個水利工程,分散掉出兵的力量。這是個好主意嗎?呂世浩老師說是不是好主意,要看這時候鄭國在那麻。這個主意確實可以延緩秦國出兵的進度,但一旦水壩建成,秦國只會更強。那鄭國在秦國建水壩的這段期間如果能增強國力,那自然這是個好計畫。但如果這段時間都在內耗,那這計畫就爛透了
面對中國的崛起,台灣有什麼準備呢?還是內耗居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