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人生中的槓鈴策略

昨天朋友問我有沒有推薦的近代物理書,滿好奇問朋友為什麼突然想看物理的東西,得到威宇在這篇文章中寫  Sam Altman 的這句話

“我注意到很有影響力的人有一個共同特徵:用一年廣泛地探索,接下來的四年不顧一切地做最有趣的那一個。不斷重複”

之前就讀過這篇文章,昨天聽到的當下也沒什麼特別想法,直到閱讀反脆弱的某些段落,才突然有種 “啊!好像是這樣” 的感覺

先解釋一下反脆略,想像某樣東西(可以是有機體、是個系統、是間公司...) 經過打擊(隨機擾動)之後不但不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強。舉例來說:玻璃是脆弱的,因為一摔就破、籃球是堅固的,你摔它會回到原本的高度(不考慮阻力)、人體是反脆弱的,今天得流感如果你熬過來了,那同一個流感就不會再傷害到你

塔雷伯的反脆弱我認為是黑天鵝三部曲的集大成者(隨機騙局、黑天鵝、反脆弱)但要得出反脆弱這個概念還是需要前兩本的基礎。<隨機騙局> 指出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隨機,人類會低估肥尾發生的機率(因為我們使用平庸世界的模型,例如高斯曲線,套用在極端世界上)<黑天鵝> 繼續探討肥尾事件以及我們該怎麼應對(要注意的是黑天鵝有負向的也有正向的),這裡塔雷伯提出了槓鈴策略,我們用堅固性去對抗負向黑天鵝,而另一方面花小成本去隨機試誤,去押注可能發生的正向黑天鵝。這個槓鈴策略,即讓系統擁有反脆弱性,這個反脆弱系統喜歡隨機擾動(讓系統更強)而隨機擾動正是 <隨機騙局> 中塔雷伯描述的世界

這個槓鈴策略很有意思,可以應用在各個方面。對我來說最直覺的就是用在投資上。塔雷伯自己採用的策略是 80-90% 的資產買極安全的商品(美國公債)而剩下的錢則買槓桿最高的選擇權商品押注黑天鵝發生。但我去查了一下塔雷伯自己的基金 2005 年就關閉了,也沒看到其他更多的紀錄,另一個採用類似策略的投資人 Mark Spitznagel 在黑天鵝發生確實大賺(2015/8 那波單日賺了 20%) 但這幾年大多頭也看到很多虧損的報導,而長期的績效我也沒查到。黑天鵝策略聽起來很合理,但投資有個大難題就是要打敗大盤,或許把那 80-90% 的資產放在其他地方(指數、一籃 net-net 、波克夏)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接下來回到 Sam Altman 的那句話:用一年廣泛地探索,接下來的四年不顧一切地做最有趣的那一個。不斷重複

我想到職涯選擇的槓鈴策略,一年廣泛探索的成本可控但期望值可能很高,有機會隨機碰到正向黑天鵝。而四年不顧一切的工作,提供了一個下檔保護(四年如果努力的方向正確大概可以在一個領域站穩腳步)這裡岔開說另一個話題,前陣子聽威宇談了一個他正在思考的問題:怎麼用兩年在一個領域成為頂尖?聽完之後我持續思考怎樣在兩年內成為價投領域的頂尖,是有想出幾個點但不太全面暫且不談。這裡補充另一篇威宇寫過的相關文章,談如何在一個領域快速成長。當然也不用執著要在兩年內成為頂尖,聽起來 Sam Altman 認為四年內可以達成,我資質駑鈍一點也許要個 5 年。總之,這裡的重點是定期給人生帶來一些擾動,或者混亂,或許可以邁向更高的山峰

Scott Adams 在 <Tools of Titans> 裡說了怎樣成功的兩種方式,跟 Sam Altman 那句可以互相呼應

1.成為一個領域最厲害的人,但非常難。例如:NBA

2.在兩個以上不同領域都達到前 25% 的水準,這個相對容易。Scott Adams 自己就是會一點畫畫、有點幽默、懂辦公室政治,所以成功塑造呆伯特這個角色


看來花 15 年在三個領域累積,可以讓自己成為“不凡”的人

而關於隨機擾動帶來的好處我想到兩個例子,一個是 Google 的 70/20/10 ,Google 允許員工花工作時間的 10% 做任何他們感興趣的事,這個資源分配系統就呈現反脆弱性,大部分時間專注公司主營業務,其餘時間給你亂搞,失敗了沒差,但成功了效果巨大。另一個例子是 Tim Harford 的  <不整理的人生魔法> 裡頭寫了一堆混亂帶來的好處

除了職涯的槓鈴,我們選書、參加聚會都可以使用這個策略。買書的錢跟得到智慧相比很少、有看起來有趣的聚會就去參加看看,遇到有趣的人的上檔報酬遠大於幾個小時的聚會時間

檢討自己的學習,過去四年非常專注在價值投資,或許接下來一年可以到處看看,以投資為系統的堅固性,另外看有哪些領域是就算投入時間了解後失敗了,還是可以反過來增加投資上的能力。Tim Ferris 說當初他決定製作一個訪談性質的 Podcast,就算這個節目失敗了還是可以增加他這方面的技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