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Young是一位學習神人,曾經花了一年時間自修MIT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就是一般學生4年的量)、花了30天100小時學習素描、會講很多外語,然後前幾週他在知乎(中國一個直播網站)用“中文”分享他的學習方式,在這個分享中對於快速學習他總共給了5個建議
1.快速反饋:這點如果是阿堯的老讀者應該都很清楚了,之前的文章提過不少次。Scott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練習問題,一次解一個問題然後看答案,舉例來說他剛開始畫人像的時候,只花3-5分鐘把人的輪廓描出來(眼睛鼻子位置對就好了)然後他把畫的圖拿去用photoshop和他想畫的圖進行比對,這就是快速反饋
2.創作深的理解(費曼技巧):拿出一張紙寫下你要理解的概念,接著說明這個概念(用教小學生的方式)過程中一但卡住馬上去翻書或上網查,就針對你不會的那個具體問題去找答案。剛好前幾天有前輩分享了一篇也是在講費曼方法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進階閱讀
Scott:不真的理解一個問題是學不好的
3.高強度學習:我們的時間有限,提高學習的強度可以減少所需花費的時間
這裡Scott衍伸討論了兩種練習,分別是deliberate practice和extensive practice
deliberate practice就是之前討論過的刻意練習(例如練習發音)
extensive practice 廣泛練習,適合那種需要長時間,難度較小的事情(例如背單字)
4.習慣的養成:很多人一開始想要太多,剛開始就做太難的事,導致後來很難持續。我們要延長習慣,一開始不能太急,他講了一個他朋友的做法,這位朋友想去健身,他給自己的規定是“每天一定要摸到健身房的門”,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規定,雖然聽起來很白癡但卻很有效,因為夠簡單。所以一開始的時候給自己一個容易的規定吧,之後再慢慢增加難度
Scott提供了30天計畫法,撐過30天大概就ok了
5.動機:Scott一直強調這是最重要的,你想學的是你有興趣的嗎?想到學習這個東西就很興奮嘛?還是你是被迫的?
我自己的經驗也是如此,當我很想學某樣東西或想完成一件事,很難有什麼事情可以阻止我。但如果那件事對我而言不是那麼有趣我就會發懶
最後Scott說了休息時間表很重要,他自己一週會有一天是不安排學習的,這天他可能會看電影或是和朋友出去玩。然後學習的時間盡量要排在自己的精力高峰期,把難的部分安排在這段時間,舉我自己為例,我最有生產力的時間大概是晚上,所以晚上我都會安排大段落的時間閱讀。早上通常比較沒精神,這時候就是排一些雜事,例如家務之類的。另外不只週間的休息很重要,學習期間的休息也非常重要,例如大學課堂下課的10分鐘,要做哪些休息會比較好呢?這因人而異,然而有一個準則就是不能進行那些會讓你之後沒辦法回覆專心的活動(例如拿起手機看影片)
待做事項
1.Scott young出了幾本書,前陣子已經先訂了一本,現在大概飄洋過海來台灣中
2.他的部落格一直說要看但都還沒開始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
3.他推薦了Barbara Oakley(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講師)的書<用對腦,從此不怕數字>
4.很久之前物理系朋友就推薦我<費曼物理學講義>,當時就買了但一直沒念...
5.行有餘力找一個新學科實際照做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