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集團,20年前還只是一間老舊溫泉旅館,在第四代社長新野佳路的經營下,成為日本最具規模的飯店集團
這本書不是直接講星野佳路(號稱日本新一代經營之神),而是用一個個例子側面頗析星野佳路的經營理念。讀這本書前原本只是抱著了解一下星野集團的想法,沒想到裡面提到的許多故事讓我產生很多的連結,這週就用幾篇文章來講講我的收穫
第一篇先來說飯店業的經營邏輯
我這陣子一直在搜集有關產業與企業邏輯的資訊,我認為每個產業(或每件事)應該都會有一個邏輯存在(我稱為底層邏輯)順著這個邏輯你的成功機率就會比較高,逆著邏輯就算你取得成功也只是暫時的。舉幾個例子會比較清楚:微軟的崛起是因為看到作業系統是整個個人電腦產業的關鍵,蓋茲意識到只要壟斷作業系統,就間接壟斷了整個行業,因為作業系統是直接裝在電腦裡的,用戶沒選擇。用戶可以選的是軟體,但是軟體又必須在作業系統下開發...這個邏輯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安迪比爾定律,意思是說換機潮是由微軟更新作業系統帶動的,再拉動Intel的處理器(安迪葛洛夫),最後帶動整個硬體的製造...而賈伯斯一開始麥金塔的失敗是違背了另一個產業邏輯:摩爾定律(每18個月科技會進步一倍)麥金塔一開始就走封閉系統,因為賈伯斯想作像IBM那樣的壟斷者,從硬體到軟體都壟斷,但這個市場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會變得非常大,這不可能是一家廠商可以通吃的
昨天我看到朋友分享了YC(一家孵化器,以投資種子階段初創公司為業務的創投公司)強迫企業創辦人持續進行一套方式:與使用這對話、快速做出產品並快速優化、觀測數據並從中學習、不要被其他東西分心。我認為這套方式應該就是創業界的底層邏輯
而今天要說的星野集團所在的飯店業是遵守什麼產業邏輯呢?
星野集團的崛起大概是基於日本經濟泡沫的破裂,書中說了一間飯店在泡沫破裂下導致營收下降,原營運階層的經營邏輯是這樣的:想如何擴大營業額,結果提出的方案毫無成效,最終導致要砍成本...最終被星野集團買下。接手的星野佳路提出了三個目標:成為度假村經營達人、提高顧客滿意度、全體人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這裡我說一下我所解讀的這三點分別代表什麼,第一點成為度假村經營達人是星野集團的終極目標(關於目標設定明天我們再聊)第二點提高顧客忠誠度我認為就是飯店業的底層邏輯,最後一點全體人員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我認為是經營企業的底層邏輯
這本書你可以一直看到星野佳路問員工這件事情:怎麼提高顧客滿意度?
舉書裡的兩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到星野佳路為什麼那麼看重這件事
有一間星野剛接手的滑雪度假飯店,冬季的住房率都維持在70-80%是還不錯的,但夏季30-40%的住房率卻使公司無法損益兩平。星野佳路問員工:怎麼提高顧客夏季的滿意度?最後一群負責纜車的員工坐在山頂上聊天,突然意識到眼前一片雲海,員工自己說他們看這雲海好幾年都看膩了,但因為心裡有這個怎麼提高顧客滿意度的問題,就想到顧客可是沒有看過這麼美麗的雲海啊,當下就決定試著在山頂上開咖啡廳,最終於夏天慕名來看雲海的旅客暴增,夏季住房率低落的問題也就跟著解決了
第二個故事是有一次某位老主顧到星野旗下的飯店用餐,他點了最愛的套餐(蕎麥麵與冰燒酒),原本喝完冰燒酒蕎麥麵會剛好送到,但這次員工卻送來了熱的燒酒,這位客人在等熱燒酒冷卻時蕎麥麵卻又送上了,等客人喝完燒酒整個蕎麥麵口感都跑掉了,可想而知這是一次很糟糕的經驗,而這位老主顧事後也打電話來抱怨且說他再也不會去消費了。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公司都是一直說抱歉甚至退錢,但這麼做並不能提高顧客滿意度,客人也許還會覺得你要用錢了事。星野員工想出的方法是什麼呢?他們帶著廚師登門道歉,他們說服了這位客人讓廚師使用廚房,最後在客人的家裡重新讓這位客人吃了他最愛的蕎麥麵和燒酒。
看完這幾個故事真的很震撼,這就叫做服務業,星野的員工做事情前想的是顧客滿意度,而不是怎麼從顧客身上撈錢,所以我認為星野集團的成功就是抓住了這個產業的邏輯:盡可能提高顧客滿意度
思考:大家還知道哪些產業的底層邏輯嘛?歡迎分享與我交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